文學為主,流行為副,今文古詩,編寫雅歌。

Facebook專頁

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

《清談讀書》



讀書這個議題,彷彿談一輩子都談不完,很多人都講過讀書,我也來參一腳,湊湊熱鬧吧。

讀書目的,人皆不同,有的想獲取新知識,擴闊眼界;有人只求打發時間,消遣娛樂,也有人兩種都是。我讀書或讀文章,都是想求養份,咀嚼完後有所得益,那就是好書、好文章;當然,前提是要文從字順,讀者方可以較容易掌握知識。

不過書本除了用現在的分類法,還可以分作一手、二手......等資料分類去看,凡是原典,未經注譯的,都可以歸類入第一手;添了注譯的,已經是第二手,原作者已死;從前人注譯整理匯集所編的,是第三手;作者消化完畢再寫相關文章的,是第四手。

所以要讀古籍,理應從原典去看,不過一下子讀原典太難了,所以我們通常都是讀別人消化過後的文章,舉如張大春《給孩子的幾個字》、王溢嘉的《莊子陪你走紅塵》等,都是入門好讀物,簡單易懂。如此一來知識累積,就慢慢可以溯源而上,儼然大家風範了。

不過有些事情,讀書不一定認識,技工上的事情,比如說《莊子》裡面有一篇輪扁斫輪,工藝不能言傳,只能靠不斷磨練、實踐、體會才能有所長益。道理就如你望著一本食譜,不代表你就懂得開火煮食,能立即煮得色、香、味俱全。

讀書同樣是磨練過程,當你水平提高後,原先在讀的書已無法滿足你的需求,漸漸索求於外,漸漸書本上的知識、工藝上的知識,融會貫通,合而為一,這就得道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